工商百科
財政部稅務總局明確2018年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
發布時間 : 2022-01-18 08:29:39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深圳市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登記公告》,明確了2018年部分行業退還增值稅留抵稅額的稅收政策。以下是通知全文: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2018年退還部分行業增值稅留抵稅額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7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
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年部分行業增值稅最終留抵退稅?,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退還期末留抵稅額的行業企業范圍退還最終增值稅稅額的行業包括設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R&D等現代服務業、電網企業等。具體范圍如下:
(1)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R&D等現代服務業..
按照國民經濟產業分類,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R&D等現代服務業包括特種設備制造、研究與試驗發展等18個大產業。詳見附件《2018年增值稅匯算清繳行業目錄》。納稅人行業根據稅務機關登記的國民經濟行業確定,以下范圍內的納稅人優先選擇:
1.《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及機器人、航天裝備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業機械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等10個重點領域。
2.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
(2)電網企業
已取得電力經營許可證(輸電、供電)的所有電網企業。
二、退還期末留抵稅額的納稅人條件退還最終免稅額的納稅人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或b級
三、退還期末留抵稅額的計算納稅人應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最終稅額。當期退還的最終留抵稅額,以納稅人申請退稅的上期最終留抵稅額及退還比例為基礎計算,以2017年末納稅人最終留抵稅額為上限。詳情如下:
(1)期末可退抵稅額=納稅人申請退稅時最后一期期末的抵稅額&倍;退款比率
退款比例按照以下方法計算:
1.對2014年12月31日(含)前申請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退稅比例為可抵扣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納稅完稅憑證注明的增值稅稅額占2015年、2016年、2017年同期全部可抵扣進項稅額的比例。
2.對于2015年1月1日后(含)申請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退稅比例為實際經營期內已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完稅證明上注明的增值稅稅額占同期已抵扣全部進項稅額的比例。
(2)當可退還期末稅額不超過2017年末期末稅額時,當期退還的期末稅額為可退還期末稅額。當可退還期末免稅額超過2017年末期末免稅額時,當期退還的期末免稅額為2017年末期末免稅額。
四、工作要求(一)各省(含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下同)財政、稅務部門根據各省財華電、萬江區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2018年確定的裝備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R&D等現代服務業最終留抵稅額返還規模,符合國家宏觀政策導向, 兼顧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企業,確定將在本省退還最終留抵稅額的納稅人,并在2018年8月31日前列出納稅人名單。
2018年各省先進制造業、R&D等現代服務業最終留抵稅額規模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另行通知。省級電網企業最終留抵稅額按本通知規定計算,據實退還。
(二)各省財政稅務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統籌謀劃,統籌推進。實施過程中要加強監測分析,做好宣傳解釋,確保最終退稅順利有序推進,最終退稅應在2018年9月30日前完成。
(3)2018年10月31日前,省級財政、稅務部門報送期末退稅抵免工作總結,包括完成情況、工作方法、成效及建議。及時向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報告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附件:2018年增值稅最終退稅行業目錄
國家稅務總局
2018年6月27日
文章關鍵詞:注冊公司公司注冊工商注冊代辦注冊公司代辦工商注冊代辦公司注冊企業注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一篇:三部門發文明確企業委托境外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 下一篇: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實現企業注銷登記全程電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