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百科
千百惠小編講講:房地產公司注冊資本金的選擇與影響
發布時間 : 2021-12-24 06:27:44
政策的放寬,讓一些地產大佬在成立新公司、申報注冊資本金額時更加隨意。不知道為企業后期發展留下了隱患嗎?對此,邊肖提醒計劃成立公司的企業或老板。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千百惠邊肖房地產公司注冊資本的選擇和影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注冊資本過小的影響【/s2/
有些地產大佬在成立新公司的時候,申報的注冊資本金額太小,以為減輕了財務壓力,其實不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當不利于參與征地政府對土地的招標、拍賣、掛地時,一般會在公告中要求投標人的資質,包括注冊資本金額,例如投標人必須是注冊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的公司法人。如果注冊資本過低,就相當于設置了自己的門檻,自愿放棄參與征地的機會,不利于企業征地。即使在二級市場通過并購方式取得土地時,土地出讓方對注冊資本過低的企業也不夠重視,無形中增加了深圳注冊公司取得土地成本高的障礙。2.不利于選擇優秀的合作伙伴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企業將面臨大量的合作伙伴。有些合伙人,比如設計公司,更關心企業規模,包括注冊資本。我們之前工作的設計公司是來自歐洲的世界知名設計公司,它的總設計師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在中國合作的項目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②項目規劃建筑面積不低于50萬平方米。他們之所以挑剔,是因為他們在mainland China不缺合作客戶,通過選擇優質客戶,方便擴大品牌知名度。此外,有中文前綴的總承包商對建設單位規模和工程規模有相應的要求。3.不利于房屋銷售
作為開發產品的主要購買力,普通人在選擇開發產品的時候,除了聽銷售人員的介紹和推銷,關注地段、學區、樓層、戶型之外,對于一家新成立的房地產企業,也就是注冊資本較高的企業,是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所以在買房之前,一般都會對開發公司進行背景調查,查看企業的營業執照,注冊資本是重點檢查的項目。如果金額太小,他們會擔心公司的資金是否會被切斷,房子能否如期交付,從而影響公司的產品銷售。
二。注冊資本過多的影響[/s2/]
打擊吹牛的人常說吹牛不能交稅,但事實上,吹牛可能會對未來的股東和企業產生影響& mdash& mdash經濟損失。1.對股東的影響《公司法》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存在經營風險和法律糾紛時,股東損失以出資額為限,不涉及其他個人和家庭財產。另一層則是指,當出資不完全到位時,需要按照當初承諾的金額承擔責任,不足的部分要追回到位。也就是說,《公司法》第二十八條規定,股東應當按時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其認繳的出資額。股東未按照前款規定繳納出資的,還應當向已足額、按時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此外,申報金額過大,一時無法兌現的,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公司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不交付或者不按時交付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作為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5%以上15%以下的罰款。2.對企業的影響
股東不能按申報金額足額出資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投資者投資未到位扣除企業所得稅前利息支出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9〕312號),投資者實收資本與規定期限內應付資本之間的差額計提的利息,不是企業的合理支出,應由企業投資者承擔,不應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如果房地產開發企業股東申報的注冊資本過大,超出了其能力范圍,那么股東和企業就可能涉及虛假出資、逃避出資罪。《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規定:公司的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貨物或者財產權利,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出資,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處以或者僅處以虛假出資或者抽逃出資2%以上10%以下的罰款。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如果企業有其他計劃,比如建企業集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眾所周知,自2019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3號文件公布以來,房地產外部融資渠道基本被阻斷,企業必須想方設法自籌資金。常見的方式之一是關聯方拆款,但容易涉及增值稅視同銷售的風險。財稅[2019]20號文件的發布,給一些企業帶來了一些轉機。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明確養老機構免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第三條,企業集團內單位(投資方擬以新設公司為母公司,構建企業集團架構的,根據企業集團設置要求,應保證注冊資本在5000萬元以上,具體金額根據企業經營情況確定。綜上所述,在設立新的項目公司時,注冊資本的多少不應以摑頭的方式來確定,而應根據法律法規、股東自身實力、企業規劃的項目規模以及未來業務等因素來確定。
文章關鍵詞:公司注冊企業注冊上一篇:千百惠小編講講:注冊公司如何選擇企業類型 下一篇:國家稅務總局出臺18項措施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